阅读此文之前,麻烦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,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!
-半年时间,创新药市场从 ICU 直接杀到 KTV,这过山车行情连金融题材编剧都得喊 "太离谱"!刷到 Bloomberg 最新数据时我都惊了:截至 2025 年 6 月 6 日,创新药市销率直接飙到 14 倍 —— 这数字简直双刃剑,既说明估值回血了,又透着股 "泡沫要来了" 的紧张感。
尤其看到港股通创新药 ETF 单日狂吸 3.7 亿的名场面,忍不住灵魂发问:这波到底是价值发现还是资本蹦迪?
先扒一扒现在市场的双面性哈。
浦银国际数据显示,创新药估值刚摸到五年均值线,但细分领域已经开始 "贫富分化" 了。
没出海打算的药企玩起了 "计算器神话"—— 某 CLDN18.2 ADC 药企的研报里,国内销售峰值预测比实际市场规模还夸张 200%!更魔幻的是,有些连实验室都靠租的 "PPT 药企",光靠画 BD 大饼就能市值翻倍。
这操作咋看咋像 1991 年再生元靠阿尔茨海默病概念圈钱的老剧本,但老话说得好:《不是每家 Biotech 都能笑到最后》。
但泡沫背后,中国创新药的硬实力也在疯狂输出。
医药魔方数据一摆,2015 到 2024 年咱原研进入临床的新药数量首次超过美国,III 期到上市阶段的品种数直接和美国打平!6 月 16 日国家药监局放大招,重点创新药审评时限从 60 天砍到 30 天,对比美国 FDA 平均 180 天的 "慢节奏",咱这简直是 "速度与激情" 片场。
就说 5 月 CDE 受理的 141 个 1 类创新药里,信达生物的 PD-1-IL-2α 双抗 IBI363、荣昌生物的泰它西普,临床进度直接把跨国药企甩了一个身位,这波属于是 "中国速度" 实锤了。
港股这波堪称创新药的 "超级孵化器"。
Wind 数据一拉,今年前 5 月港股生物科技板块 IPO 募资额同比暴增 707%,恒生生物科技指数涨 52.7%,把恒生科技指数远远甩在身后。
有意思的是,以前被吐槽的 "宽松退市规则",现在反而成了保护创新的缓冲带。
兴业证券数据透露了资本暗流:南下资金年内狂买 551.4 亿港元创新药,可国际资本却在 3 月高潮后悄悄撤了 300 多亿港元。
这波 "内资冲、外资撤" 的操作,像极了 2020 年泡沫初现时的名场面。
再看交易层面,华安证券的数据有点吓人:创新药交易拥挤度飙到 97.7% 分位,直接超过 2024 年两次小高峰,就差追平 2022 年 12 月的历史顶了。
但市场就是这么魔幻 ——6 月 17 日板块大跌那天,港股通创新药 ETF 反而逆势吸金 22.2 亿,这 "越跌越买" 的狠劲,难怪安进创始人说 "生物科技的密码,全在资本的羊水里写着"。
但泡沫真的是洪水猛兽吗?翻完全球十大药企发家史我悟了:安进熬了 15 年才赚钱,再生元花 20 年才搞出首款药。
现在中国创新药企的处境,简直就是 80 年代美国生物科技圈的复刻版 —— 得靠泡沫养创新。
浦银国际最新报告显示,2025 年中国创新药 BD 交易总额直接突破 500 亿美元,赶上去年全年了!其中美国买家贡献 55% 交易额,临床前项目占比飙到 66%,这数据明摆着:全球资本都在给中国早期创新 "氪金"。
转眼年中了,下半年三大催化剂已经露头。
先是 ASCO 年会上信达生物的玛氏度肽 III 期数据超预期,华东医药的 GLP-1-GIP 双靶点药 HDM1005 直接让诺和诺德盯上了。
接着 ESMO、ASH 这些国际会议上,来凯医药的 ActRIIA 单抗、歌礼制药的口服 GLP-1 小分子都要放关键数据。
最重磅的还得是 BD 窗口期 —— 有知情人士爆料,某头部药企的 HER2 双抗 ADC 三季度要完成超 10 亿美元授权,这波要是成了,直接刷新本土创新药出海记录。
不过狂欢归狂欢,警惕性不能丢。
有医药分析师跟我说,最近有些企业玩 "预告式 BD" 割韭菜:先放合作风声拉股价,再以 "细节调整" 为由拖延。
这种 "狼来了" 玩多了,迟早透支行业信誉。
更要命的是临床扎堆问题:现在国内 CLDN18.2 靶点申报数都 47 个了,PD-1 更是破 80 个,这重复建设简直在浪费临床资源,妥妥的 "内卷到伤筋动骨"。
翻完一堆研报数据,最大感受就是中国创新药正在经历 "甜蜜的烦恼":咱有全球最多在研管线、最快审评速度、最火 BD 交易,但资本狂热又在造结构性泡沫。
这就像青春期孩子长身体时的生长痛,疼是真疼,但也说明活力够猛。
安信证券三年前《低欲望时代医药变局》里的预言,现在正一点点应验:中国 "创新药大航海时代",得靠真本事闯过科学、商业、政策这 "百慕大三角"。
最后想起参观某 Biotech 实验室时看到的标语:"泡沫会破,但分子不会说谎。
" 这话简直点睛 —— 等资本潮水退了,只有手握硬创新的企业能接着跑。
对投资者来说,下半年最重要的事就是分清 "故事大王" 和 "实干派"。
这行里能长成 "中国版吉利德" 的,永远是那些把实验室数据看得比股价还重的狠人。
免责声明:本文数据源自网络公开市场信息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,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,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。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、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作者,我们将予以删除!
点搭网配资-十倍杠杆股票-哪个平台买股票好-配资在线炒股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