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八月,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扬言,要对采购俄罗斯原油的国家征收百分之五百的惩罚性关税。同一周,美国商务部长卢比奥却悄悄放宽了对华技术出口限制,甚至撤换了国务院内一些反华官员。
这一幕,被《华盛顿邮报》讥讽为“制裁精神分裂症”。这不是决策层混乱,倒更像是一出精心策划的“公开表演”。
这场“精神分裂”的序幕,始于美国对印度商品挥下百分之二十五的关税大棒。印方因购买俄油、俄制武器,成了首个被“杀鸡儆猴”的对象。
特朗普政府这招,看似无差别攻击,实则醉翁之意不在酒。印度不过是幌子,他们真正的目标,自始至终都锁定着中国。
华盛顿的算盘是,通过极限施压,逼迫中国在斯德哥尔摩的谈判桌上让步。但可惜,这出戏的剧本,对手早已洞悉。
关税大棒下的两副面孔
表面看,华盛顿对中印两国大量采购俄罗斯能源颇为恼火,声称这些交易削弱了对俄制裁的效果。中印加起来,占据了俄罗斯出口原油的七成以上份额。
但细品其中滋味,便能看出端倪。对印度挥舞百分之二十五的“重拳”,可谈到俄油的惩罚税率,却刻意模糊,语焉不详。
这种“模糊处理”的背后,藏着华盛顿的真实图谋:利用贸易战和能源制裁双重压力,迫使北京在核心利益上妥协,以求更多筹码。
然而,中方并非没有准备。早在今年二月,中方已先发制人,对部分美国能源产品加征关税,为后续布局埋下伏笔。
到了六月,数字直接给出答案:美国对华原油出口额,已从去年同期的八亿美元降至零。液化天然气也连续四个月零进口。
与此同时,俄罗斯连续十二个月稳坐中国最大原油供应国宝座。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输气量,今年前五个月同比激增近三成。
中方在斯德哥尔摩划下的三条能源红线——国家能源安全、价格稳定、自主采购权——字字千钧,明确无误,不容任何干涉。
稀土:不只有口头警告
在能源领域,中方做到了精准反制。而在贸易筹码上,中方更是亮出了让华盛顿“肉痛”的王牌。
六月,一个惊人的数字引发关注:中方对美稀土永磁体出口量飙升了六点六倍,达到三百五十二点八吨。
这批材料,正是美国高科技产业不可或缺的关键组分。在美方急需之时,中方突然增供,其中蕴含的战略意味远超经济考量。
这比任何外交辞令都更有分量,它展示了中方在关键产业链上的强大控制力。华盛顿挥舞关税大棒,中方则以“战略性开放”巧妙回击。
盟友,都在忙什么?
华盛顿本以为,只要自己高举二级制裁大旗,全球盟友便会趋之若鹜。它期待欧盟、日本、巴西等能紧随其后,共同孤立中俄。
然而,国际社会的反应却出乎意料。欧盟明确拒绝跟进制裁,甚至甩出了八百四十亿美元的报复清单,反击华盛顿的其他关税。
德国工商界公开呼吁加强对华合作,商业利益显然重于政治立场。就连最亲密的盟友日本,也在悄悄通过第三方中转,继续进口俄罗斯石油。
这背后,是国际社会对美国单边主义政策的普遍反感。巴西总统公开呛声,印度和巴西等国趁势加速与俄罗斯签订长期能源合同。
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指出,能源市场的不确定性正在重塑全球贸易格局。美国试图强行改变的,最终只会是其自身在全球联盟体系中的孤立。
回旋镖,伤着自己
华盛顿的关税大棒,最终未能击垮对手,反而像回旋镖一样,狠狠砸向了自己。这种反噬,在金融、产业、经济和政治层面都显露无疑。
在金融领域,中方已连续三个月减持美债,累计减持八百二十亿美元,总持仓降至七千五百亿美元的警戒线。
美方三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百分之五,融资成本急剧攀升。金砖国家本币结算体系的悄然发展,更在侵蚀美元的霸权地位。
产业层面,美国页岩油企业哀鸿遍野。失去中国这个重要市场后,其原油海外销量跌至两年新低。
俄罗斯原油比布伦特原油每桶低十八美元,使得美国页岩油在价格战中毫无胜算。像大陆资源公司,在财报中都不得不哀叹亚洲市场的巨大缺口。
经济与民生也难逃影响。六月通胀率升至百分之二点七,穆迪警告若对华征收百分之五百关税,通胀将再涨百分之一点五,并造成千亿美元损失。
沃尔玛货架上不断上涨的价格,比任何政治口号都更能说明问题。美国民众正为政府的错误政策买单,这账单可不轻。
自家院里的分歧
政治层面,共和党内部公开分裂。农业州议员质问大豆库存,能源州参议员担忧油井关闭,这都是对政府政策的直接不满。
资本更是用脚投票。波音、雪佛龙等美国企业高管纷纷亲自访华,参加进博会,其务实行动与政府的强硬姿态形成鲜明对比。
这场看似精明的“制裁双簧戏”,最终演变成了一场代价高昂的独角戏。华盛顿挥舞的关税大棒,不仅未能砸开对手防线,反而砸向了自己的脚。
极限施压的失灵,标志着单边主义霸权的式微。它非但没能巩固美国地位,反而催生了一个更具韧性、更加多元化的全球贸易与金融新体系。
在这场博弈中,真正的赢家并非某个国家,而是“战略自主”与“务实合作”的理念。当华盛顿还在迷信大棒时,世界早已悄然进入新棋局。
点搭网配资-十倍杠杆股票-哪个平台买股票好-配资在线炒股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